神经衰弱是用脑过度导致的吗?
-
来源:福州国德医院 发布时间:
神经衰弱是指大脑由于长期的情绪紧张和精神压力,从而产生精神活动能力的减弱,其主要特征是精神易兴奋和脑力易疲劳,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头痛等,伴有各种躯体不适等症状,病程迁延,症状时轻时重,病情波动常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
大多数病例发病于16-40岁之间,两性发病数无明显差异。从事脑力劳动者占多数。本病如处理不当可迁延达数年甚或数十年。如遇新的精神因素或休息不足,症状可重现或加剧。但经精神科或心理科医生积极、及时治疗,指导病人消除病因,正确对待疾病,本病可达缓解或治好 ,预后一般良好。
大量研究证明,各种不同人群中,脑力劳动者的患病率高。脑力活动时间过长,工作学习任务过重,工作要求严格,注意力要求高度集中的人群,由于长期的精神紧张,更易导致神经衰弱的产生。这就使有些人产生了因为“用脑过度,累的”而造成神经衰弱的印象。事实上,这样的认为过于偏激。纵然上述情况是导致神经衰弱的原因的之一,但若是直接等同于神经衰弱,则不妥。
长期的心理冲突和精神创伤引起的负性情感体验是本病另一种较多见的原因。学习和工作不适应,家庭纠纷,婚姻、恋爱问题处理不当,以及人际关系紧张,大都在患者思想上引起矛盾和内心冲突,成为长期痛苦的根源。又如亲人突然死亡,家庭重大不幸,生活受到挫折等,也会引起悲伤、痛苦等负性情感体验,导致神经衰弱的产生。此外,紊乱无序的生活状态和作息时间;感染、中毒、脑外伤及慢性躯体疾病对神经系统功能的削弱;具有孤僻、胆怯、敏感、多疑、急躁或遇事易冲动的人格特征等,也为神经衰弱的发生提供了条件。
我国曾经对神经衰弱的诊断标准过宽,把许多不应属于神经衰弱的病症和够不上诊断为神经衰弱的病症都诊断为神经衰弱,病人只要有些头痛、失眠,就被贴上“神经衰弱”的标签。例如适应不良问题,尤其是大学生远离家乡、亲人,学习方法与中学不同,生活环境也不一样。特别在寄宿制学校中,对集体生活感到很不习惯,发生类似神经衰弱症状群,其实都是适应不良。以往对适应不良认识不足,颇多被诊断为神经衰弱。
由于神经衰弱的症状缺乏特异性,几乎都可见于其他神经症,如焦虑症、抑郁性神经症、疑病症、躯体化障碍等,使本病的诊断更加困难。我国精神病学家基于长期的临床实践,制订了较明确的神经症诊断标准,使神经衰弱的临床诊断规范化;国内多次调查结果表明,本病仍然是常见的神经症。
防治神经衰弱,主要的一点是要对该病有正确的认识,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心。日常,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有张有弛的生活制度: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学习和休息,学会科学用脑,防止大脑过度疲劳。
2.每天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打球、游戏、体操等。
3.培养豁达开朗的性格:遇事要从大事着想,提倡严于律己、宽以待人,防止人际关系紧张。
4.正确认识自己:对自己的身体素质、知识才能、社会适应力等要有自知之明,尽量减轻压力,避免做一些力所不及的事情。
5.求助于医务人员:如果自我调节不好,出现一些心理问题或疾病先兆时,应立即求医。
-
相关文章
-
2021-05-20
-
2021-05-20
-
2021-05-18
-
2021-05-11
-
2021-05-10
-
2021-05-10
-
2021-05-10
-
2021-05-08
-
2021-05-05
-
2021-05-05
-
-
脑卒中是目前较为普遍的中老年人群高发疾病,且突发脑卒中后占80%以上的患者会留下偏瘫、肢体麻木、言语、精神障碍......详细
推荐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