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强迫症家庭因素的研究
-
来源:福州国德医院 发布时间:
强迫症 (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OCD)是 以无法控制的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特征的神经症性障碍, 常常干扰个体的社会功能, 还对家庭产生负面影响。过去认为儿童青少年强迫症较为罕见, 对成年强迫症的研究扩展了我们对该病的认识, 半数以上的成人强迫症起病于成年前 ( 18 岁前) , 儿童青少年强迫症已成为儿童青少年期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 患病率在 1%~ 3. 6%之间, 多呈慢性病程, 常造成日常生活能力及家庭功能等多方面的功能损害, 目前认为儿童青少年强迫症是强迫症的一个亚型。与成人相比, 家庭作为儿童青少年直接以及重要的生长环境之一, 对儿童青少年的身心成长起了更为重要的作用。对儿童青少年分裂症、 抑郁症、 焦虑症的家庭因素的研究表明, 家庭因素在儿童青少年期精神障碍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来, 不同的研究均显示, 家庭因素与儿童青少年强迫症的发生、 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
一、父母心理卫生状况
孩子的心理健康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生活中主要照料者 (主要指父母)的心理健康, 父母的心理障碍可能产生代际遗传, 主要因素除疾病本身的生物学遗传外, 还与父母心理障碍所导致丧失功能的家庭环境有关, 父母患心理疾病会影响父母养育技能, 同时也会导致他们的孩子长期处于一种慢性应激环境中。家庭研究也提出, 早发性强迫症 ( 18 岁前 起病者)有显著的家庭聚集性 。有研究者调查了 21名儿童青少年强迫症患者的亲属, 4名孩子的父母患强迫症 (占 19%) , 11名孩子的父母有强迫症状 (占 52%)。Carter 等对100例强迫症患者 (包括儿童青少年期起病和成年期起病)的466 名一级亲属进行访谈, 并以33名无精神病者的 113 名一级亲属为对照组, 发现强迫症组亲属罹患强迫症的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而且早发 ( 18 岁前起病)强迫症的亲属更为突出, 是成年期发病者的 2 倍;同时还发现强迫症组亲属焦虑和抑郁症的患病率也高, 亲属这种焦虑和抑郁症的罹患率与先证者强迫症的发病年龄相关, 早发强迫症者亲属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晚发者。总体上, 除强迫症状外, 强迫症孩子的父母焦虑抑郁水平也较高, 心理卫生状况较正常对照组差。国内杨彦春等对 90 例强迫症患者进行家系研究, 发现强迫症患者一级亲属中多种精神疾病的患病率增高, 先证者父母中, 亚临床强迫症、 焦虑症及其它神经症的患病率分别为 58. 82‰, 41. 17‰, 29. 41‰;而对照组分别为 3. 0‰, 0 ‰, 0‰。也有研究发现, 强迫症孩子的不安和痛苦体验以及父母对卷入孩子强迫症状的适应过程也会对父母的心理健康产生消极的影响, 在某种程度上, 父母的心理状况与孩子的强迫症状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
二、父母教养方式
不同的研究指出强迫症患者的父母在孩子的教养方式上具有一些共性。强迫症患者的父母具有严厉、 过度卷入, 缺乏温暖、对孩子期望值高、不鼓励孩子独立性等特点。在一项对照研究中, 要求父母用5 分钟的时间来描述他们的孩子, 强迫症孩子的父母显示非难 (批评)和过度卷入的水平高于正常儿童的父母。父母否认、 拒绝和缺少情感温暖的这种养育方式, 容易使孩子对自己缺乏信心;惩罚严厉、 期望过高往往又造成孩子拘谨、 小心翼翼和追求完美的个性;而过度保护却会妨碍个体独立性、 自主性以及社交能力的发展;这些可能促成了强迫症病前人格基础的形成。
三、父母的应对策略
精神疾病作为一种慢性应激源, 对家庭中的每一成员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患者和亲属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大量的文献对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亲属在病人消极应对方式与他们自身的抑郁症状呈正相关, 采用积极应对策略者抑郁症状较采用消极策略者低。而卷入仪式行为的家庭无意中对维持患者的强迫症状起了促进作用, 强迫症孩子可能要求更高的家庭成员被卷入程度和家庭调节水平, 通过协助患者的仪式行为或 改变家庭的日常惯例以适应患者的强迫行为和减少患者焦虑情绪, 家庭成员往往陷入到这种强迫性的循环中。这些研究说明父母的应对策略也是患者强迫症状的维持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所以, 促进强迫症患者的父母使用更有效的、 积极的心理应对方式、 提高他们应对策略的努力在某种程度上能阻碍强迫症状的发展。
四、亲子互动关系 ( 相互作用模式)
良好的亲子互动关系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临床经验发现, 强迫症儿童的家庭在相互影响过程中家庭成员都趋向于采用消极行为模式。Valleni-Basile 等 以自我报告问卷调查儿童青少年对自己家庭环境的感悟, 强迫症患者报告情感支持、温暖和亲密度较正常组低。 研究显示, 强迫症家庭组的父母和孩子所表现的行为明显有异于其他组家庭, 强迫症组父母积极行为少, 他们多使用消极问题解决策略, 较少鼓励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对孩子能力缺乏信心;与其它组儿童相比, 强迫症儿童在自己解决问题时缺乏自信, 较少运用积极的问题解决策略, 并且对父母缺乏温暖。这种互动关系, 一方面可以解释为父母的行为促进了孩子精神病理的发展, 另一方面, 也可以解释为父母的行为是对孩子强迫症行为的反应, 比如, 父母对孩子缺乏信心可以归因于孩子自己缺乏信心等。这些发现对理解 (揭示)儿童青少年强迫症症状的持续存在有重要的意义, 强迫症父母不鼓励儿童积极解决自己的困难处境, 这将有助于解释作为一种心理防御机制, 儿童可能转向于信赖他们的强迫性行为。
-
相关文章
-
2021-05-20
-
2021-05-20
-
2021-05-20
-
2021-05-20
-
2021-05-20
-
2021-05-20
-
2021-05-19
-
2021-05-19
-
2021-05-18
-
2021-05-18
-
-
脑卒中是目前较为普遍的中老年人群高发疾病,且突发脑卒中后占80%以上的患者会留下偏瘫、肢体麻木、言语、精神障碍......详细
推荐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