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VS临终关怀 你会如何选择?
-
来源:福州国德医院 发布时间:
救护车到达时,他已经停止了呼吸。手足无措中,没有一个家人同意停止抢救。心肺复苏、机械通气……医生也竭力践行着自己的职责,期望让病人尽量多活,哪怕多一分钟、一秒钟也好。
但是,当生命临近终点,可曾有人问过患者:
如果不能自行进食,你愿意采取鼻饲或者静脉营养吗?
你愿意采取如插管和机械通气这样的积极治疗吗?
如果你的心脏停搏,你希望做心脏复苏吗?死亡是世间最漫长的告别。当死亡不可避免,象征性的抢救似乎更多的是对生者的心理安慰剂,却为患者带来更为折磨的苟延残喘。回归医疗的本质,除了应对死亡的挑战,我们也不应忽视患者的尊严与幸福。
@*阳阳
赞同临终关怀,但是中国国情暂时还不允许,毕竟涉及伦理道德,家人有时也想这样做,可是身边的亲朋好友等言语行为有无形之中的压力,所以纠结,这个问题时时刻刻出现在我们身边!
@王*磊
大限将至时,是选择全身插满医疗器械的管道,忍受心脏按压、气管插管、心脏电击以及心内注射等惊心动魄的急救措施,还是放弃一切有创伤性的检查和治疗,用医疗手段缓和病人的痛苦,让他们有尊严、无痛苦地死亡?如何坦然面对死亡,这是当前中国老龄化不断加剧现实条件下值得思考的问题。
受情感、伦理、家庭负担等多重因素影响,在病人临走的关头,家属“放手”并不容易。家属也会突然反悔,请求医生“再试一下”“救一下”。尤其是平时不在身边的家属,一过来就喊医生快抢救。
在“放手”的背后,一方面是家属巨大的纠结与不舍。另一方面,他们根深蒂固地认为,在医疗上不做任何事情就是对病人见死不救。还有的家属是出于外界压力,通过积极抢救来证明自己的孝顺。这代表了很多家属的想法,做父母的,绝不甘心自己的子女不经抢救就离开人世;做子女的,明明知道抢救徒劳无功,也无法做到洒脱地放手。为了尽孝心,为了避免良心上的谴责,不给自己留下“不孝顺”的坏名声,所有人都要求医生“试一试”,让他们做出放手的决定非常艰难。
@厉*分
医疗的成本太小,所以那些人出于别样的目的挥霍着珍贵的医疗资源。感情上接受不了,但是事是,医生见的多了而形成了习惯,患者家属接受不了,那是怕周围人的非议。
@邸*刚
面对死亡,中国传统文化是坦然的,非常理性的。庄子有鼓盆之乐,民间有喜丧之说,佛家有涅槃之论,都是把死亡看作人生的必然归宿,是人生最好的解脱。
随着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现代医学似乎无所不能,然而,面对疾病晚期病人,现代医疗的治疗抢救程序是尽可能地推迟死亡,既然无法拒绝死亡,我们就要善待死亡,让临终患者死得尊严体面,安详无痛。但是想做到这一点,我国要走的路还很长。
@杜*坚
最初接触临终关怀时,对那些病情危重的患者,家属要求放弃一切治疗及抢救有些不太理解。后来接触的多了有一定的了解了。
记得有一个病人高热40度,自带胃管,可以进少量食物时,家属死活不让治疗,就那么活活的饿死,“烧”死了,当时确时不理解,觉得太残忍了。
如果说这叫中国所谓的尽孝,让老人有尊严的离去,我觉的有些牵强了。当然也有一部分家庭是因经济问题而无力担负医药费的情况,如癌症晚期、广泛转移的病人放弃抢救,这个可以理解。最起码可以进食的情况下,要给予食物,不能饿死。
@李*玲
其实我很赞同临终关怀,患者已经死亡,家属仍然要求抢救,心肺复苏,肋骨按断了,七窍流血了,家属仍然不肯放弃,仅仅为了寻求心理安慰。但是对死者造成的伤害是巨大的,如果人死后有灵魂,不会希望自己的尸体遭受这样的折腾。让逝者安详地离去,也许是对死者最大的尊重和关怀。
作为医生的你,是会选择继续抢救,安慰生者,还是会尊重患者、给予患者临终关怀?
-
相关文章
-
2021-05-20
-
2021-05-20
-
2021-05-20
-
2021-05-19
-
2021-05-19
-
2021-05-19
-
2021-05-19
-
2021-05-19
-
2021-05-19
-
2021-05-19
-
-
脑卒中是目前较为普遍的中老年人群高发疾病,且突发脑卒中后占80%以上的患者会留下偏瘫、肢体麻木、言语、精神障碍......详细
推荐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