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徐动型脑瘫的康复治疗
-
来源:福州国德医院 发布时间:
针对手足徐动型脑瘫患者肌张力异常,自己缺乏控制能力的特点,我们可以采用这样的康复训练手法:加强中线位的控制,矫正姿势异常,阻断病理反射,建立新的条件反射,协调其运动功能。能迈步者先训练其行走,之后再对其进行畸形矫正。
具体可以采用以下四种训练手法:
一、仰卧拉起训练
1.仰卧拉起训练,通过抗重力活动的过程来增加头控能力;
2.仰卧Bobath球、滚桶上轻轻滚动引出患儿躯干屈曲的保护性反应;(我觉得此动作不可取,不好控制,可增加其伸肌痉挛)
3.仰卧位用各种玩具诱导患儿左右转头,增加患儿头部自由转动时的控制能力;
4.患儿仰卧于吊床上,使患儿躯干及四肢呈屈曲位,以此来抑制由于伸肌张力增高所致的角弓反张(受仰卧位紧张性迷路反射TLS的影响)。
二、俯卧位训练
1.俯卧楔形枕上,提高头、颈部抗重力伸展上抬的控制能力及肩部和双上肢的支持能力。(注意:髋关节保持伸展位)
2.俯卧Babath球、滚桶、平衡板上,利用重心不断的变换,诱发患儿保护性伸展反应,来提高头颈部抗重力上抬的能力。
3.爬行训练,通过患儿主动运动来增加头部的控制能力。
三、坐位训练
1.盘腿坐、长坐位,增加患儿头部控制能力,同时提高腰部力量及坐位平衡训练。
2.患儿骑跨于母亲胸前,母子面对面进行头部控制能力的训练(注意:母子目光均应平视),同时增进母子间感情交流。
3.采用颈部操来调节颈部的肌张力,增加颈部肌肉力量达到增强颈部控制能力。
(具体方法:术者双手轻托患儿双下颌面,做头部的屈曲、伸展、侧屈、侧旋及环转来调整颈部肌群张力)。
4.还可采用学步车带行走,在患儿行走过程中,逐渐自我调整异常的张力,恢复肌力,达到控制能力增强的目的。
最后,在实际工作中,根据以下三种方法来衡量头是否在对称的中线上:
(1)患儿仰卧向上看时,头不向两边转动,与躯干正中线保持一致:
(2)患儿俯卧位(如:楔形枕、Bobath球、滚桶)时,头身呈一条直线;
(3)患儿坐位,侧面看头在正中,不向前后倾倒,与躯干中线一致。
四、四肢不随意动作和姿势异常的训练
本着“提高肌力,降低肌张力,抑制异常原始反射”的原则,结合患儿实际病情,采用相应的训练方法。
1.应用梯背架,条形床,方凳训练患儿在坐、卧、跪、站、行走时身体维持中线位对称姿势,来抑制不自主的徐动,强化自身正常运动模式的建立。
2.台阶器,功率车,股四头肌的训练椅的使用,有增加下肢肌力,降低异常的肌张力,抑制不自主动作,强化正常运动模式的作用。
3.双杠一阶梯训练,协调四肢不全的肌张力及运动功能。
4.上肢、手粗大及精细动作的训练,有加强手一眼协调能力,抑制异常模式和不自主运动,恢复上肢及手的运动功能。
5.“行走三步曲”,根据患儿目前病情选用悬吊学步车,学步带,手推学步车的依次应用,来达到提高肌力,纠正肌张力不全,协调运动功能,之后,再针对出现的尖足,足内、外翻等畸形予以矫正。
如果接受上述康复训练一段时间之后,患儿因为病情较重仍存在一侧肌肉短缩、躯干短缩、一侧骨盆上提、髋关节屈曲内收内旋、双上肢不能合拢放在胸前以及头部偏向一侧的情况时,说明其全身性的痉挛正在不断增强中,已经无法只通过康复训练来解决了。对于这样的患儿,我们还应施以颈动脉外膜剥脱术,在显微镜下环切颈总动脉外膜2~3cm,游离迷走神经,切除神经周围结缔组织,达到调节神经兴奋性以及全面改善大脑功能,降低肢体肌张力(尤其是上肢)的目的。经过这种手术,再配合康复训练,手足徐动型脑瘫患儿的头控能力能得到增强,痉挛的肌肉得到放松,从而达到逐渐抑制不自主的徐动这样的康复效果。与此同时,患儿口辞不清、手足不灵活、行走不稳、流口水等伴随症状也能得到缓解。
温馨提示:小儿脑瘫患者若能得到及时发现与及时干预,则预后基本是比较理想的,可争取运动功能正常化,达到生活学习自理。此时家长的态度极为关键,要面对现实,千万不要气馁,并采取积极的治疗态度。要有信心、耐心,持之以恒,绝大多数患儿一定会回归学校,走行社会,独立生活。
-
相关文章
-
2021-05-21
-
2021-05-21
-
2021-05-21
-
2021-05-21
-
2021-05-21
-
2021-05-21
-
2021-05-21
-
2021-05-21
-
2021-05-21
-
2021-05-21
-
-
脑卒中是目前较为普遍的中老年人群高发疾病,且突发脑卒中后占80%以上的患者会留下偏瘫、肢体麻木、言语、精神障碍......详细
推荐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