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OT 培训班个人总结
-
来源:福州国德医院 发布时间:
2012年7月18日至8月8日上午12点,为期21天的OT培训班已结束,除了学习,我还参与了组织和管理的工作。并于8月8日下午按时回科报到。在此期间收获颇多,总结归类如下。
一、理论/理念
在基础知识上,并未有新意,占整个课程的比例很小。但已经提醒我,基础还需加强,方能更科学地指导实际工作。
在作业相关理念方面,有比较大的收获,与老子的辩证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作业治疗强调以患者为中心,不强加自己的思维和决定。老子曾有“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意思是万物自然兴起,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作业治疗是帮助患者重新适应疾病后的生活,我们不能为他们改变疾病,只是帮助他们适应当下生活。Gaynor老师说过,通常我们很难描述作业治疗师是做什么的,因为我们的思维不是我能为患者提供什么,而是患者需要我们帮助他做什么。所以,OT的最高境界是,帮助患者完成了任务,却让患者全然以为是自己靠自己的能力实现的。治疗师“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在个人角色方面,让我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团队/小组的学习方式既可以加深彼此友谊,小组成员间又可以相互学习,节省了时间,收获了效率和知识。在临床上,好的团队更加显得关键。曾与胡建平讨论临床医生、PT、OT各自的角色,他说,医生就是设计师,PT就是泥瓦匠建筑工,OT就是内部装修专家。所有的工作都是为了打造符合每个患者的生活环境,包括外部环境和自身。所以,一个好的医院,就像一个好的房地产商,只有具备好的开发团队,才能吸引更多的业主前来。
二、教学
培训班采用的教学方法很实用,注重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不是死记硬背。课程中穿插讲述教学大纲的设置、教学实践/理论比例的设置、教学方法的讨论、教学内容的制作、教学效果的评估。如果能将这些在我们的教学中实际应用起来,应该是个很大的进步。
虽然没有在南医大上过专业课,但从平时经常被要求代课就可以看出来,教学上至少存在下面的问题。任课老师请年轻治疗师代上课,课程结束学生居然会找老师划重点,见习课存在走马观花的现象,实习期义务打工不给带教。不说与国际比,就是与国内院校比也逊色一筹——学生的专业知识面狭小,专业态度牵强、专业思维不够活跃,专业动手能力不强,对专业认识不足且常有抱怨、自己看不起自己甚至转行。
所以,有以下想法,但不知道何时才能得到科室的支持。
首先,大纲的设置不应将学生的学习水平框定在最低层次的记忆、理解、掌握,应加强应用、分析、评估和创新的能力,正如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其次,教学方法的改革。实现打渔的能力,势必要经过不断的实践。这种能力不是从观看幻灯、听老师讲就能掌握的,就像学习游泳一样,岸上的动作再漂亮再到位,也不等同于会游泳了。所以一定要给学生切身真实的感受。这让我想到“标准化病人(SP)”。培训班也寻找了许多患者面谈,Kit她们会事先设定对患者的要求,比如:脊髓损伤在社区的、脑伤有认知障碍的、精神病患者等等。华西有很多SP,每年都邀请过来让学生练习问诊、查体等临床技能。我们能不能也设置这样的SP,一来让学生有直接接触病人和疾病的机会;二来提供给患者获得报酬、实现价值的机会。
再者,考核方法。随着大纲和教学方法的改变,考核的方法也不应仅限于笔试。作为一名治疗学系的学生,不仅应该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还应该具备基本的职业态度和沟通、教育、管理的能力。而这些大都可以在小组学习中得到锻炼。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问题导向的学习)似乎在当下很时髦,通常由5-10人组成,问题一般由某一案例引出或者某一感兴趣的知识点引出,小组成员经历头脑风暴(要求每个人都发言),确定现有信息,尚存问题,尚缺乏信息等内容,然后主动认领相关内容,回去后查阅文献、探访患者、查询病例等,在下一次碰面分享自己查询到的知识,再循环往复,直到没有问题出现为止,并为案例最终制定治疗计划或者确定结论。通常每周碰面1-2次,每1-2周更改一次话题。这种方法,不仅要求学生主动学习,在这个过程中要征得他人认可,还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和教育能力;而创新的火花也有可能在激烈的辩论中产生,并且团队成员间协作要有很好的管理方能出色完成任务。
关于临床兼教学的双重角色,戴玲老师谈了她自己的感触:很累。因此她建议设置专职教学人员。这一点,我想法不多,只是也确实感受到,作为一个初次进行教学的老师,没有经过任何培训和指导,没有随堂听过课,不熟悉教学大纲和教学模式,且不能耽误临床工作的情况下,这项工作做起来确实不像培训班老师那样轻松游刃。有些学校根据年资和课时数,会有一定的教学假,尤其注重青年教师培养,我也觉得给予一定时间充电和培训很重要。
三、组织管理
培训班共有来自全国29所高校的43位学员,来自香港、深圳、广州、石家庄、成都、武汉、南京的17位老师。其中有23次来往于机场-学院-火车站的接送,4次机构/家庭访问,2次学员聚餐,1次学员校外活动和多次校内羽毛球、游泳活动。
任务的顺利完成得益于几位同事的通力协作。这也是本次培训让我感受最深的——团队的力量。起初1个多礼拜,不论是财务、接送、住宿、餐饮、市内交通、课外活动还是课堂维护,都是一个人在体验,相当累;当熟悉了每项任务的流程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后,找到本单位几位同事协助,他们都很乐意分担——王志祥负责课堂维护,主要是饮水机、黑板、投影仪、话筒、灯光、白板纸、小便签纸、笔、本、借还图书等课室内所能涉及的所有工作;戴文骏负责财务,主要是老师讲课费的发放和签字;王盛负责交通方面,主要是联系车辆接送和帮老师们喊车到市内,还有一部分文具用品的采购;叶芊负责餐饮,主要是根据课表确认每日需购买的餐券数量及餐券的发放,还有一部分邮寄工作;茅矛负责证书管理,主要是学分证书的发放和结业证书的打印;我因住在学院内,负责组织学员活动和安排老师住宿。这样一来,能从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统揽全局,相对第一周的忙碌,轻松了许多,也能有多一些时间参与课堂学习了。
此外,课程还有很多前期准备不充分的地方,比如见习点的沟通、病人的准备、财务预算、证书提前盖章、老师礼物的准备。事到临头了,只能匆匆准备,增加了临时工作的紧张程度,又容易出差错。所以,未雨绸缪还是很重要的。管理者如果能提前预知并准备好问题的解决方案,执行时会更有把握。因此,特别感谢南京瑞海博康复医院顾绍钦医生和杨绍芳护士长,如果没有他们,我不知道这些临时需要找医院访问、找6个脊髓损伤病人、找6名南京本地家属谈话的工作该怎么完成……其他几个见习点,南京儿童福利院访问儿童和脑科医院访问精神疾病患者的安排都比较合适;而白下区医院参观社区康复的见习课,学员反馈比较不理想,一是由于老师介绍的社区康复概念和所见相差太大,二是医院空间太小,显得拥挤吵乱。
四、沟通交际
这是我最不擅长的一方面,也是这次培训班不满意的一方面。说话太直白,做事考虑不周到。没有换位考虑过话说出去后他人的感受,也没有未雨绸缪将事情可能发生的变数一一做好应对准备,所以事后回想就觉得存在不少问题,该软时不软,该硬时不硬。比如,黄锦文老师的接待,事先贝老师的邮件里要求去机场接的老师中不包括他,我就没安排车子。而且在他打电话过来,想要有人去机场接的时候,我一开始还拒绝了他……当时脑子就没想到,他普通话说的不好,也许打车不方便;飞机误点了,半夜12点到,可能害怕;行李多,他一个人不好拿;而且他又是院长,从礼节上应该好好接待,才能保持建立起来的良好关系……当时事发突然,手边也没有留任何司机的号码,只好找黄毅帮忙才把问题解决。再比如钟山学院安排住宿和提前撤出的事情,学院赵平老师让所有学员在8日早7点半撤出,这一明显不合理的要求,我当时没有坚定的拒绝,只是说这样太不合理,但她强词夺理非要我先下通知,最终还是从了她,下了通知,结果惹来学员众多不满。后来找了王红星,他说这种事情绝对是下面人自作主张,应该直接跟他们主任谈。又是半夜,才解决问题,确定可中午再退房。浪费了我很多话费和精力,也惹来了很多不满……
总之,这次培训班对我是个不错的锻炼机会。我也会履行承诺,与科内同事分享所获,并愿意主动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
再次感谢科室领导给予的机会和支持!
来自英国的小勺
来自乌拉圭的可爱企鹅
-
相关文章
-
2021-05-07
-
-
脑卒中是目前较为普遍的中老年人群高发疾病,且突发脑卒中后占80%以上的患者会留下偏瘫、肢体麻木、言语、精神障碍......详细
推荐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