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关怀、悲伤辅导人员成长所需的书单,可自
-
来源:福州国德医院 发布时间:
原标题:临终关怀、悲伤辅导人员成长所需的书单,可自救可救人!
1、我们无权选择,对于出生后的每一个日子,我们可以努力、累积,呈现生命的美丽。作者一生行医、德高望重,在75岁时,将个人的体悟与对众生的观照融合,写下这本充满生命智慧的好书,改变了我们看待生死的态度。书中故事温馨动人,扣人心弦;引证圣贤语录,处处充满哲思,读完之后令人豁然开朗,从而珍惜生命、经营人生!
▶孔夫子网上有此本旧书。
2、M.D.)是一名精神科医生,也是国际知名的生死学大师。她多年从事临终关怀工作的经验,以及《论生死与临终》(OndeathandDying)等相继推出的著作,协助许多濒死病患安详的面对死亡,更抚慰无数临终病患亲属的心,帮助他们克服失去挚爱的伤痛,晚年更致力于艾滋病感染儿的关怀与照料。
这本书她在生命的余晖中回顾自己一生的真情告白。如今,面对自己的死亡,七十一岁的她,娓娓道来自己的一生,并阐述了她心中不变的真理──死亡并不存在。生命给人生最大的启示,是提醒我们:珍惜“生命”当下的美好,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爱”。
本书共分为四部分,分别纪录她少年、壮年、中年及老年的多采人生。阅读她独特、坚韧、充满争议但又充满启发的生命故事,就像经历一场丰富的心灵之旅。
▶亚马逊有Kindle的电子版,需付费。
作者: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大卫·凯思乐(DavidKessler)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与生死学大师的最后对话
原作名:Ongriefandgrieving:findingthemeaningofgriefthroughthefivestagesofloss
译者:张美惠
出版年:2008-1-1
ISBN:9787561439302
据原书2005年英文版译出。
本书为国际级生死学大师伊莉萨白•库伯勒•罗斯临终前写就的最后一本书。伊莉萨白在她生命的最后九年为身体瘫痪所苦,她曾多次说到自己已做好死亡的准备,并一直勇敢地活着。她曾在《论死亡与临终》(OnDeathandDying)一书中,提出临终的五个阶段:否定、愤怒、讨价还价、沮丧、接受,帮助人们学会接受死亡。
本书进一步指出此观点可以帮助我们走过伤痛。
作者在本书中和读者分享自己的悲伤经历。他们在悲伤中体悟生命的脆弱及坚韧。“曾经爱过、失去,又活了过来”的人生历练,使其更感念:“生命、死亡与爱是上天给你的恩典。”
▶亚马逊网有售,百度网盘有PDF版本。
3、爱情和信仰的沉思的散文集。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作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
▶京东有售。
4、《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
人生据说是一部大书。“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规律,谁也逃不过。《走到人生边上》是钱钟书先生的第一个集子,由杨绛女士编定。本书则是这个集子的注释,回答了神和鬼的问题,有关人的问题,灵与肉的斗争和统一,修身之道,人生的价值等。
此书共分为两部分,在书中杨绛关注了神和鬼的问题,人的灵魂、个性、本性,灵与肉的斗争和统一,命与天命以及人类的文明等问题。融会了文学、哲学、伦理学精神分析等学科的知识,并形成了自己的思考。
后一部分则由注释《写在人生边上》多篇散文构成。在《论语趣》一文中,杨绛提到,钱钟书和她都认为,孔子最喜欢的弟子是子路而不是颜回,最不喜欢的是不懂装懂、大胆胡说的宰予。
▶网上有免费的PDF版本可供阅读,请度娘。
5、活泼、聪慧的女子崔雅,三十六岁邂逅肯·威尔伯.彼此一见钟情,于是喜结良缘。然而就在婚礼前夕,崔雅却发现患了乳癌,于是一份浪漫而美好的因缘,引发出了两人共同挑战病魔的故事。他们煎熬过五年时间,因肿瘤恶化.终而不治。在这五年的艰难岁月里,夫妻各有各的痛苦和恐惧,也各有各的付出;而相互的伤害、痛恨、怨怼,借由静修与修行在相互的超越中消融,并且升华到慈悲与智慧……
在这个过程中,病者的身体虽受尽折磨,而心却能自在、愉悦、充满生命力,甚至有余力慈悲地回馈,读来令人动容。
在这部死亡日记中,女主人公的叙述与男主人公的解说浑然交织为一体,宛如对话、交流。相互解读,使其内心体验成为真实的生命经验。
▶亚马逊、京东均有售。悠读文学网站可免费在线阅读,http://www.yooread.com。
6、《生命的肖像》
作者:(德)瓦尔特·舍尔斯贝阿塔·拉考塔
出版社: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原作名:NochmallebenvordemTod
译者:王威
出版年:2011-9
ISBN:9787512201606
《生命的肖像》内容简介:
什么是对一个人生命最简单也最平等的概括?看过德国摄影师瓦尔特那套著名作品“死亡肖像”的人,会回答:两张黑白照片。如果你捧着这部摄影集中文版《生命的肖像》,会觉得它可能是你看过最沉重的书,因为不算太厚重的书里竟承载着20多人的生老病死,而你必须直面他们濒临死亡时的瞳孔,以及死后安详的面容。
▶亚马逊仅有一本,孔夫子网有售旧书。新浪爱问资料可以免费在线阅读。
7、在人生的终点我们都有可能发现自己虚耗了生命。而在本书中,威廉•欧文教授运用斯多葛主义深邃的心理探索与有效的实践技巧,为我们描绘新生命的路线图。
斯多葛哲学是古罗马最流行、最成功的思想流派,其生活的艺术能让我们减低焦虑,释怀过去,将心力聚焦于生命中能够控制的事务上;能让我们更好地对付羞辱、悲伤、衰老,坦然地面对声名与财富的诱惑。我们从马可•奥勒留那里学会取舍,从爱比克泰德那里学会从有限的生活中获得更大的满足。当然,这种生活的艺术还能彻底治愈折磨现代人的心理慢性病症——对生活无休无止的不满足感,让我们的内心归于从容和安宁。
《生命安宁》还能教会读者如何成为自己生命的观察者与哲人。在生命的历程中注意观察并基于观察反思自己,我们就能更好地找到焦虑的源头,避免种种痛苦,真正创造快乐的生活。
▶网上有免费的PDF版本可以阅读,请度娘。
8、讲述了“死亡的艺术”不仅跟“生活的艺术”或者“出生的艺术”同样重要,且为“活的艺术”或“生的艺术”的补充和圆成。
▶微盘上有清晰的PDF版本可供下载,请度娘。
9、精神治疗、哲学、宗教学乃至一般科学(如心理学与文化人类学),以便揭示“死亡学”研究的现代意义之外,更进一步从作者熟研半生的世界各大宗教传统,特别是耶、佛、儒、道诸家,汲汲观照生死,观照生命的尊严与死亡的尊严,了脱生死的智慧,并以此来探讨现代人的死亡问题及其精神超克,以及生死的终极意义。
▶百度网盘有免费PDF格式文档。
10、台北教育大学心理与咨询研究所硕士,现为马偕协谈中心心理咨询师,并在医院担任心理咨询师。已出版《于是,我可以说再见》、《生命河流》、《这人生》、《请容许我悲伤》(金鼎奖社会科学类推荐优良好书)、《死亡如此靠近》(金鼎奖文学类推荐优良好书)等。
打开本书,你会找到内心的平静与感动。当我们认为梦是无价值与无意义时,梦是不会告诉我们任何信息的;唯有相信梦叙说了我们内在真实的声音与感受,梦才可能对我们说话。
如果你开始对自己的梦产生兴趣,不如就从此刻开始,好好留意自己的梦,听听你究竟想对自己说什么。针对“丧亲”这一类型的梦,进行了全面的解析,重点在于此书突出了通过梦“疗愈”自身的方式方法。作者分享了自己通过梦进行的自我疗愈过程,也叙说了多位受访者以做梦的方式来完成丧亲所需的哀悼过程。
本书属于心理自助类,普通读者可以通过书中内容自我诊断,做自己的心理医生。作者也在第十章整理出了“如何靠梦疗愈丧恸”的方法,为丧亲者及专业心理咨询工作者提供具体的以梦自助、助人的过程。
▶京东、亚马逊、当当、孔夫子都有售,喜马拉雅有该书的音频。
(▲作者的另一本书,生命才能向前
原作名:Sauve-toi,laviet’appelle
译者:闭朝莲
出版年:2013-12
ISBN:9787555100805
《走出悲伤》,一位心理学大师的生命剖析。在这本书中,心理学家西瑞尼克不惧自我解剖,他努力搜寻那些已被埋藏的记忆,质问那些记忆的陷阱,并试图说出在重获安全和自由之后想说而无法说出的感受,探求走出悲伤的心路历程。他以自身经历告诉那些心中有伤的人,走出悲伤有两个决定性的因素:一是和他人保持重要的良性联系,二是相信生命与生俱来的内在能量。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生命的悲伤和命运的曲折,是生活在这尘世中无法避免的修行,我们不能阻止和压抑自己的情绪,但可以选择与悲伤相处,克服悲伤的力量。
人不但能在不幸的阴影中继续活着,而且能够更强大地活着。要有悲伤的勇气,生命才能向前。
▶京东有售。
11、《死亡如此多情》
作者:中国医学论坛报社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副标题:百位临床医生口述的临终事件
ISBN:9787508640518
这是一部由百位医护人员共同完成的感人至深的文学作品。它用叙事医学的手法描述了医者亲身经历的临终故事。我们借此可以重新认识身体和心灵、痛苦和疾病,以及生命和死亡。中国自古避讳谈论死亡,但只有了解疾病、参悟生死,才能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活,过好每一天。
▶京东、亚马逊及Kindle、百度阅读都有。网上有免费的txt和doc格式文档。
12、专为快死的人工作?这听起来可真够郁闷的。”我已经记不清自己到底听过多少次这样的话了。但是,如果你能坚持读完这本书的话,就会发现事实并不像大家所想象的那样。与垂危之人相处,反而会让我们收获在其他人身上不曾感知到的亲密。特蕾莎修女曾说过,“我之所以愿意为垂危的病人工作,是因为他们与上帝更亲近。”越是靠近死亡的人越是清楚什么对他们来说才是最重要的,而常常与垂危之人交流也对我的价值观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他们让我开始关注“当下”,让我认识到好好活着的珍贵。因为,事实就摆在眼前,事实就在“当下”。与危重病人相处并不令人沮丧,相反,这种过程里充满着种种生动、丰富、令人振奋的感触。但这并不意味着做这份工作是轻而易举的,事实上,这本书所关注的恰恰是关于如何处理发生在整...
▶京东、当当、亚马逊等均有售。
13、《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
《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一书源于最受欢迎的国际名校公开课之一《哲学:死亡》。在这本通俗易懂的哲学著作中,谢利·卡根教授挑战了对于死亡,许多我们习以为常或未经深思的观点,邀请读者系统反思死亡的哲学之谜,以更清晰的概念探讨死亡的意义为何,从形而上学到价值观,认真、理性地思考生命和死亡的真相。有了对死亡的深刻意识,才会有对生命价值的深刻了解。蒙田说:“探讨哲学就是学习死亡。”
“由于对死亡的认识所带来的反省,致使人类获得形而上学的见解,并由此得到一种慰藉。所有宗教和哲学体系,主要即为针对这种目的而发,以帮助人们培养反省的理性,作为对死亡观念的解毒剂。”叔本华对死亡哲学的阐述,对本书来说至为贴切。死亡虽是我们每个人的宿命,但看待死亡的视角,却可以让人们获得拯救。
▶该视频在网易公开课、网易视频、爱奇艺等均可搜到,PDF格式的笔记在网上也可以找到。
诚然,类似的书籍还有很多,如临床护理方面,篇幅所限不能在此一一列举,请谅解!若您遇到喜欢的书籍,和伙伴们一起享受汲取知识的乐趣。谢谢!
参考资料:豆瓣读书、百度百科、香港仁爱
(完)
-
相关文章
-
2021-05-20
-
2021-05-20
-
2021-05-20
-
2021-05-19
-
2021-05-19
-
2021-05-19
-
2021-05-19
-
2021-05-19
-
2021-05-19
-
2021-05-19
-
-
脑卒中是目前较为普遍的中老年人群高发疾病,且突发脑卒中后占80%以上的患者会留下偏瘫、肢体麻木、言语、精神障碍......详细
推荐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