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临终关怀义工的助念经验之初探
-
来源:福州国德医院 发布时间:
王敬宏(1994)。灵性照顾之。安宁照顾会讯,14,8-9。
毛新春(1997)。认识病人的灵性需求。台湾医学,1(5),653-656。
尹亚兰、苏建裕(2002)。临床关怀课程。安宁疗护,7,206-211。
马塞勒着、任鹰译(1990)。文化与自我。台北,远流。
何婉乔(2003)。宗教在安宁疗护中的专业化角色初探-以佛教法师为例。南华生死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李炳南(2004)。助念生西须知。台中莲社编着。取自http://www.bfnn.org/。
李美枝(2004)。华人社会中人己群己关系中的利他人行为。1-A-1-2。台北:中央研究院。
柯英佛(2004)。从医学的角度看临终现象与助念瑞相。华藏世界。取自http://www.nona.org.tw/budhiavenue/budhiavenue_r3.htm
余德慧(2004)。伦理疗愈作为建构临床心理学本土化的起点。1-B-2-1。台北:中央研究院。
林绮云(2002)。社会文化与悲伤反应的共构与解构。第二届现代生死学理论建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3。嘉义:南华大学生死学系。
林绮云(2003)。照顾者的失落悲伤与自我照顾。第三届现代生死学理论建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8。嘉义:南华大学。
胡文郁、陈月枝、陈庆余、邱泰源、释惠敏(1999)。从医护人员角度探讨癌末病人之灵性需求,台湾医学,3(1),8-19。
纪洁芳(2000)。生死学课程于师范教育及成人教育教学之探讨。八十九年元月全国大专校院生死课程教学研讨会。彰化市:国立彰化师范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共同学科。
徐宗国(1997)。质性研究概论。台北:巨流出版社。
高淑芬、李明滨(1991)。哀伤与伤恸的身心医学观。当代医学,18(4)348-353。
陈荣基(1998)。临终关怀与安宁疗护。应用伦理研究第八期通讯:中央大学哲学研究所应用伦理研究室编辑。
陈荣基(2000)。医师于安宁缓和医疗灵性关怀扮演之角色。安宁疗护杂志,5(3),48-53。
陈荣基(2002)。学医与学佛-人性化的医疗:安宁缓和医疗篇。台北:慧炬。
陈锡琦(1995)。从佛教的死亡观探讨死亡教育。华梵学报,3(1)。
陈锡琦(2000)。佛教净土法门生死教育的理论与实务之研究,华梵学报,6。
陈锡琦(2002a)。从生死学的观点探索「一念莲华」对现代人的意义及其未来,华藏世界,41,104-109。
陈锡琦(2002b)。禅宗六祖坛经对现代生命教育的意义,华梵学报,8,79-96。
陈庆余、惠敏法师、姚建安、邱泰源、胡文郁(1999)。癌末病人灵性照顾模式之研究。中华民国家庭医学杂志,9(1),20-30。
陈庆余(2002)。从临床谈灵性。安宁照顾会讯,44。
陈庆余、邱泰源、释宗惇、释惠敏(2002)。台湾临床佛教宗师本土化之灵性照顾。安宁疗护,7,20-32。
陈庆余(2004)。本土化灵性照顾模式之探讨。第五届佛法与临终关怀研讨会。台北:国立台湾科学教育馆。
庄乙雄(2003)。安宁护理人员灵性成长的研究~以南部某教学医院为例。南华生死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黄忏华(1974)。中国佛教史。台北:河洛图书出版社。
张玉燕(2003)。一位中学护理教师自我生死关转变之探索--以前世今生回朔经验之叙说研究为取向。南华大学生死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傅伟勋(1993)。现代生死学建立课题---《死亡的尊严与生命的尊严》。台北:正中书局。
赵可式(1997)。台湾癌症末期病患对善终意义的体认。护理杂志,44(1),48-55。
杨均典(2000)。住院之精神分裂症患者灵性、寂寞感及希望之相关探讨。慈济护理研究所硕士论文。
达赖喇嘛十四世(1999)。生活更快乐。台北:时报文化出版企业有限公司。
郑志明(1997)。人间净土的终极关怀论傅伟勋的佛教生死学。人间净土与现代社会。第三届中华国际佛学会议:中华佛学研究所。
郑志明(2001)。台湾民众生死关怀与灵验性格问卷调查----华人宗教的文化意识第一卷。台北:中华大道文教基金会宗教文化研究中心。
郑石岩(2004)。谈预期性的悲伤辅导---灵性照顾。第五届佛法与临终关怀研讨会。台北:国立台湾科学教育馆。
赖鹏举(2004)。佛法对临终正念的定义及其在生命转换时的操作。佛教医学,1,93-120。
瞿海源(1995)。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台北:巨流。
释惠敏(1997)。灵性助照顾与觉性照顾之异同。安宁疗护杂志第五期。
释自悾(2004)。佛教助念中的教化与修行。中华佛学研究所硕士论文。未出版。
释印顺(1995)。中国佛教琐谈。高雄:财团法人净心文教基金会。
释圣严(2000)。欢喜看生死。台北:天下杂志。
释圣严(2000)。禅~内外和平。法鼓山智慧随身书。
释圣严(2000)。助念功德怎么做。法鼓山智慧随身书。
释净耀(1998)。临终关怀──生无忧惧、死亦安然。中央大学应用伦理通讯第八期。
龚万侯(2004)临终助念对丧亲者的悲伤辅导效果以我的亲身体验为例。莲花会刊,68,15-19。
AnselStrauss,JulietCorbin着。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第二版。吴芝仪,廖梅花译(2001)。嘉义:涛石文化。
ElisabethKubler-Ross着。李永平译(1998)。天使走过人间~生与死的回忆录。台北:天下文化。
JWilliamWorden着。李开敏、林方皓、张玉仕、葛书伦译(1995)。悲伤辅导与悲伤治疗。台北:心理。
KenWilber着。龚卓军译(2000)。灵性复兴。台北:张老师。
WilliamJames着。蔡怡佳、刘宏信译(2001)。台北:立绪文化。
-
相关文章
-
2021-05-20
-
2021-05-20
-
2021-05-20
-
2021-05-19
-
2021-05-19
-
2021-05-19
-
2021-05-19
-
2021-05-19
-
2021-05-19
-
2021-05-19
-
-
脑卒中是目前较为普遍的中老年人群高发疾病,且突发脑卒中后占80%以上的患者会留下偏瘫、肢体麻木、言语、精神障碍......详细
推荐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