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关怀常识
-
来源:福州国德医院 发布时间:
1.有没有关于临终关怀的知识
临终关怀手册
一、净土法门与临终关怀
人和其他动物一样都是希望长生不老,但死亡不会因人们的惧怕而消失,这是我们的常识。现代医学的进步,可以减轻许多人患病时的痛苦,但绝不能使人长生不死。某些疾病确会对濒死的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于是有的病人就希望早日结束生命,于是“安乐死”应运而出现;也有些老年人不希望自己因久病卧床而给别人添麻烦,免得年轻人把他看成累赘,因而希望早些死去,这样又往往产生“自杀”。
为了减轻临终前的生理和心理的痛苦,科学家致力于运用科学的心理辅导方法,高超的临床护理手段,希望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生命垂危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和生理痛苦,让弥留之际的伤病人员平静安详地告别人世,于是“临终关怀”研究应运而生。据说“临终关怀”的研究,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工作,即使调动医学、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护理学的科学工作者,还难以使人“优死”。
随着人们对死亡认识的深化,“安乐死”也开始被社会所承认,但其与“临终关怀”相比,则后者更积极,更能符合多数人的意愿。直到现在为止,人们总觉得“安乐死”也好,“临终关怀”也好,都远远未能解决患者惧怕死的心理。
我们佛教徒与一般人不同,人们忌讳谈死,佛教徒是懂得生必有死,是最能正确对待生死的。同时,在我们佛教中早有一套最好的“临终关怀”的方法——净土宗的临终助念。我们佛教的其它宗派虽然也很重视生死,然其操作却不如净土宗那样处处可行。特别是净宗的教义与修持在正视死亡方面早已浑然一体,这是社会上所有“临终关怀”方法所望尘莫及的。
净土宗最基本的依据经典《佛说阿弥陀经》中,佛陀早就告诫我们:“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这给学佛者铺了通往西方极乐世界的金光大道。但要想真正达到“一心不乱”的境界,是非常不易的,临终时“心不颠倒”亦很困难。那么,达到“一心不乱”和“心不颠倒”者是否还有往生极乐世界的可能呢?我们再来读一下《无量寿经》中的法藏比丘之第十八大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十九大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二十大愿:“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诸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
《地藏经》说:若有临命终人家中眷属,乃至一人为是病人高声念一佛名,是命终人除五无间罪,余业报等悉得消灭。是五无间罪,虽至极重,动经亿劫了不得出,承斯临命终时,他人为其称念佛名,于是罪中,亦渐消灭。何况众生自称自念,获福无量,灭无量罪。
读了上面几段引文之后,我们可知:
…………………………
2.临终关怀须知有哪些具体内容
(1)以照料为中心。
对临终患者来讲,治愈希望已变得十分渺茫,最需要的是身体舒适、控制疼痛、生活护理和心理支持,因此目标以由治疗为主转为对症处理和护理照顾为主。(2)维护人的尊严。
患者尽管处于临终阶段,但个人尊严不应该因生命活力降低而递减,个人权利也不可因身体衰竭而被剥夺,只要未进入昏迷阶段,仍具有思想和感情,医护人员应维护和支持其个人权利,如保留个人隐私和自己的生活方式,参与医疗护理方案的制订,选择死亡方式等。(3)提高临终生活质量。
有些人片面地认为临终就是等待死亡,生活已没有价值,患者也变得消沉,对周围的一切失去兴趣,甚至,有的医护人员也这样认为,并表现出面孔冷漠,态度、语言生硬,操作粗鲁,不知该如何面对患者。临终关怀则认为:临终也是生活,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生活,所以正确认识和尊重患者最后生活的价值,提高其生活质量是对临终患者最有效的服务。
(4)共同面对死亡。有生便有死,死亡和出生一样是客观世界的自然规律,是不可违背的,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事实,正是死亡才使生存显得有意义。
而临终患者只是比活着的人们早些面对死亡的人,他们的现在也许是活着的人以后要面临的。死赋予生以意义,死是一个人的最终决断,所以,要珍惜生命、珍惜时间,要迎接挑战、勇敢面对。
3.临床老年医学常识中什么是临终关怀
临终关怀(hospicecare,endoflcare)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涉及医学、护理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和宗教等多种学科,有其独特的研究对象和发展规律的新学科。
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展临终关怀工作以来,临终关怀在我国已有较大发展。临终关怀是运用医学、护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理论与实践知识为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提供整体的照护,包括躯体、精神心理和社会行为等多个方面,使临终患者的生命得到尊、症状得到控制、痛苦得到减轻、生命质量得到提高,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维护和增强,使患者在临终时能够坦然地、舒适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
临终关怀需由多层面的专业与非专业人员组成的团队为患者提供服务。临终关怀是近代医学领域中新兴的一门边缘性交叉学科,社会的需求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
为减轻患者及家属对“临终”字眼产生的心理压力,香港译为“善终服务”,台湾译为“安宁照顾”,国内有些学者称其为“姑息关怀服务”。
4.临终关怀的内容有哪些
⑴以照料为中心:对临终患者来讲,最需要的是身体舒适、控制疼痛、基础护理和心理支持,因此,目标以由治疗为主转为对症处理和护理照顾为主。
(2)维护人的尊严:患者尽管处于临终阶段,但个人尊严不应因生命活力降低而递减,个人权利也不可因身体衰竭而被剥夺,只要未进人昏迷阶段,仍具有思想和感情,医护人员应维护和支持其个人权利,如保留个人隐私和自己的生活方式,参与医疗、护理方案的制订,选择死亡方式等。(3)提高临终生活质量:正确认识和尊重患者最后生活的价值,提高其生活质量是对临终患者最有效的服务。
(4)共同面对死亡:临终患者只是比我们早些面对死亡的人,他们的现在也是我们以后要面临的。死赋予生以意义,死是一个人的最终决断。
5.临终关怀有哪些内容
临终关怀作为光大生命、提高生命质量的新型服务,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3个方面:①对症处理疼痛,减轻病人痛苦。
常见慢性疾病病人临终前的痛苦主要来自肉体和精神两个方面。临终关怀对躯体疼痛的处理的原则是,以病人无痛苦为目的,基本不控制止痛剂的使用。
②对精神上的痛苦,通过医生、护理人员及家属齐心协力,主动倾听病人诉说,而后根据病人心理状况予以护理,使其安度余生。③美化生活环境,慰藉病人心灵。
临终作为人生的最后阶段,关怀的目的是实现“优死,安乐”,因而临终关怀十分注重病人的生活美化,使其在“有生之年”活得更逍遥自在。美化生活环境主要包括温暖舒适,整洁明亮,气味宜人等诸多方面。
另外,要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使其适应并接受死亡是生命正常发展过程这一事实,解除心理压力和痛苦,安然祥和地告别人生。
6.临终关怀有哪些原则
(1)照护为主:临终患者主要指各种疾病的末期、晚期肿瘤患者,治疗不只是以延长患者的生命为主,而以全面护理为主,以提高患者临终阶段的生命质量,维护患者死的尊严。
(2)适度治疗:临终患者的基本需求有三条,一是保持生命;二是解除痛苦;三是无痛苦地死亡。在尊重生命和死亡的自然过程方面,临终关怀提出适度治疗、全面照护的原则。
(3)注重心理:临终患者的心理是极其复杂的,且因人的经济状况、政治地位、文化程度、宗教信仰、职业与年龄等的不同而有差异。对临终患者及家属的护理应体现出护理的关怀和照顾,用护士的责任心、爱心、细心、耐心、同情心,以尊重生命、尊重患者的尊严和权力为宗旨,使临终患者及家属获得帮助和支持。
(4)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临终关怀不以延长生命时间为重,而以提高其临终阶段生命质量为宗旨,为临终患者提供一个安适、有意义、有尊严、有希望的状态。让患者在有限的时间里,能有清醒的头脑,在可控制的病痛中,接受关怀,享受人生的余辉。
临终关怀充分显示了人类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
相关文章
-
2021-05-20
-
2021-05-20
-
2021-05-20
-
2021-05-19
-
2021-05-19
-
2021-05-19
-
2021-05-19
-
2021-05-19
-
2021-05-19
-
2021-05-19
-
-
脑卒中是目前较为普遍的中老年人群高发疾病,且突发脑卒中后占80%以上的患者会留下偏瘫、肢体麻木、言语、精神障碍......详细
推荐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