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关怀需求仅能满足万分之一?
-
来源:福州国德医院 发布时间:
【环球时报记者张妮】王志华,24岁,十方缘公益组织义工。“给我触动最深的是,有一次在养老院陪伴一位失智老人唱歌。刚开始奶奶情绪比较低落,后来,她开始和我一起打着拍子唱,越来越开心,最后还问:我可以亲亲你吗?”王志华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做义工以来,他经常被感动。“感觉自己变得更柔软,生命的净度更高了”。
作为国内最早的临终关怀公益组织,北京十方缘老人心灵呵护中心创建于2011年,为北京地区的老人提供服务,现在全国有200家老人心里呵护组织。该组织创始人方树功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全国有4000万重症临终老人。除了生活和医疗照护外,他们也非常需要心理慰藉。
“需求量挺大的。养老院、临终关怀医院、社区这三个机构会提前一年和我们联系,签订服务协议,明确每周去几次。我们会安排义工提供免费服务。通常是两名义工服务一位老人,”方树功说。
“我进入这个行业源自一次偶然的经历。”十年前,方树功在一家养老院无意之中陪伴了一位94岁重症想自杀的老人,已绝食多天。他默默陪着老人坐了半个小时后,老人说想听年轻时曾给她带来力量的《渔光曲》,他找到这首歌并放了出来。这首歌给奶奶带来了信心和力量,她对方树功说:要不,你替我要碗粥喝吧。“我什么都没做,只是陪伴,老人就会自己超越对死亡的恐惧。我突然发现,陪伴是有力量的。当你看到一个生命突然迸发了活力,自己也特别喜悦”。
刚开始做临终关怀时,国内非宗教的心灵呵护服务几乎没有。方树功想到了一个办法:把全世界和心灵关怀有关的方法都搜集过来,共搜集了480多种。最后筛选出108种效果比较好的。再从中选出更普适、不用任何工具就可以做到的方法,最后筛选出10种方法,比如通过目光、肢体、呼吸和一个人交流,经过专业测试仪测试证明有效。
最近几年,国内临终关怀组织发展非常快,培训量非常大,但从业人员只有4000万需求的万分之一,光靠几家公益组织远远不够。“要真正推动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必须使其成为一个行业,一个职业。但目前国家还没有批准临终关怀成为行业。要成为行业,前提是学校有专业,社会有岗位,也有相应的职业标准和职业费用。”方树功表示,目前临终关怀从业者的收费问题面临两难。如果像心理咨询师一样收费,义工在服务时就会想着怎么让老人最短时间出效果,有这样的念头就会紧张,服务肯定做不好。但如果没有收入,不以此为职业,又会影响行业的发展。
目前,方树功正在做两方面的努力,一是和卫建委合作,推出安宁疗护社工。二是推动将安宁疗护纳入医保。“社工像医生一样,可以从学校里培养,并由政府提供劳动报酬。如果这项服务能纳入医保,社工给老人提供心灵呵护服务,就相当于医生给老人看病,由国家医保体系提供支持,它就更容易成为一个职业了”。
-
相关文章
-
2021-05-20
-
2021-05-20
-
2021-05-20
-
2021-05-19
-
2021-05-19
-
2021-05-19
-
2021-05-19
-
2021-05-19
-
2021-05-19
-
2021-05-19
-
-
脑卒中是目前较为普遍的中老年人群高发疾病,且突发脑卒中后占80%以上的患者会留下偏瘫、肢体麻木、言语、精神障碍......详细
推荐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