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干净”也是病,如何消除“洁癖”心理障碍
-
来源:福州国德医院 发布时间:
“他有洁癖”!生活中人们把过度注重清洁的人说成有洁癖。一般说来,爱清洁,注意个人卫生,是一种好的生活习惯,只要不困扰自己和他人,都在健康范围。
但当一个人如果不过分清洁便会感到不安,且洗涤成为强迫性的、无法控制的行为时,那就是病态了。如果思维内容或行为冲动总是一味纠缠、强加于自己,而且明知毫无意义的或至少是没有理由的,也无法压制或克制,这种病症即称为 “强迫症”。
什么是“洁癖”?
所谓“洁癖”,是指在讲究卫生方面瞻前顾后,尤其最注意手的卫生,每天要洗几十遍,每次要打数遍肥皂,每接触过一件东西,就得把手洗一次,不然就痛苦万分,什么事情都做不了。先是洗手,然后洗手臂、胳膊肘,甚至肩膀,皮肤都变得粗糙了。一回家动不动就要大洗一番,不让家人随便乱坐,也不欢迎朋友来访。
不仅注意自己的手,还关注周围的其他人,例如别人去厕所后忘了洗手,或从外面回来没有洗手,又碰了什么文件和用具,那他就对这些文件和用具特别紧张,不敢接触;和别人握手也很紧张;回到家里也不放松。
属于强迫症症状表现的“洁癖”,是一种心理疾病,很常见又很顽固。患者主观上感到有某种不可抗拒的、强迫无奈的观念、情绪、意向或行为的存在,他们能够意识到这些都是不应该出现或毫无意义的,但是又从内心涌现出强烈的焦虑和恐惧,非要采取某些行为来安慰自己。例如,你一做完一件事就觉得手脏了,心里很不舒服,就非要洗一定时间或一定次数,如果不这样,就感到特别焦虑,而且害怕自己如果洗不够,一定会变疯了,所以,每次都是洗了又洗,这样心情就要好一些。可是过不久又重复。
如何消除心理障碍?
其实,卫生是为了健康,健康是为了更有效率地工作,工作是为了创造价值或谋求幸福生活,不是为了不生病,也就是说,卫生并不是我们所追求的生活目标。“洁癖”的做法好像是很卫生,但却感受不到幸福,只感到紧张和痛苦,觉得活得特别累,没有时间去享受生活,一生中大部分的时间要花在洗手上,这样做值得吗?所以,“洁癖”的价值观念首先要调整,想想为什么活着。其次,越清洁就越不容易生病吗?人适度地接触病菌,反而会产生抵抗力。假如,有两个人去一个有病菌的场所,一个是“洁癖”,特别爱干净,一个不是“洁癖”,谁更容易感染病菌?是“洁癖”。因为后者身上的一些病菌使他体内产生抗体,会和外来病菌进行战斗,而“洁癖”没有任何防备,病菌可以长驱直入,反而容易生病。在心理咨询门诊,就有许多有“洁癖”的人同时还易患口腔溃疡、腹泻、感冒、咽炎等疾病,就是因为太过爱干净的缘故。
怎么消除“洁癖”这个心理障碍呢?医学上有一种系统脱敏治疗法值得尝试,就是请他把自己害怕的东西和场景、经常做的事情,从轻度到严重写出来,然后每天从最容易的事情入手控制自己的行为。
洁癖是一种应对压力的心理机制,这种看是病态的行为实际上有着积极的心理意义。只要我们能够从根源上提升自我心理能力,就会慢慢消除不良的洁癖心理机制,让自己更轻松的生活!
-
相关文章
-
2021-05-17
-
2021-05-07
-
2021-04-09
-
2021-03-23
-
2021-03-18
-
2021-02-02
-
2020-12-31
-
2020-12-30
-
2020-12-25
-
2020-12-24
-
-
脑卒中是目前较为普遍的中老年人群高发疾病,且突发脑卒中后占80%以上的患者会留下偏瘫、肢体麻木、言语、精神障碍......详细
推荐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