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恐惧症你了解吗?它可不是“性格内向”
-
来源:福州国德医院 发布时间:
社交恐惧是一种常见的精神心理疾病,是焦虑症的一种。主要是在社交场合下几乎不可控制地出现焦虑发作,并对社交场景持久地、明显地害怕和回避,具体表现为害怕出现在有人的场合,害怕被人注意,会出现表情尴尬、发抖、脸红、出汗或行为笨拙、手无举措等情况,因而回避诱发焦虑的社交场景。
社交恐惧症,不仅仅是极端的羞怯。许多人会感到一些害羞和不适,尤其是在新环境或陌生人面前。但是,一旦你热身和放松一段时间后,它通常是可以忍受的。与害羞不同的是,这种情况对于社交恐惧的患者来说是无法忍受的,他们在社交场合或表演环境中几乎无法放松下来。
根据美国焦虑与抑郁症协会(ADAA,Anxiety and Depression Association of America)的说法,社交恐惧症也称社交焦虑障碍(SAD),它的典型症状是:
在对需要社交或表现的场合,对别人的各种看法(包括被批评或者被拒绝),表现出强烈的焦虑或恐惧。
非常担心自己的紧张被看出来,或者被别人当成“傻”“笨拙”或“无聊”,并因此尽量回避社交、回避表现。
有时还伴有身体症状,比如心跳过快、恶心和出汗。
尽管意识到了自己的恐惧并不合理,依然对焦虑无能为力。
社交恐惧的原因
社交恐惧,它本身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是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比如,一般人与陌生人、异性接触时可能会出现腼腆、害羞、不自然、紧张或者脸红、心慌、出汗等现象,这属于正常现象,但也是社交恐惧的范畴,仅是一种初级表现,还不至于影响工作和日常生活。
如果一旦发现:别人注意自己就不敢抬头正视,不敢在公众场合发言,参加朋友同学聚会感到紧张等刻意回避社交场合的情况,对受到的批评或拒绝很敏感,过分在意或不敢面对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与身边的熟人甚至是亲近的家人、朋友交往时也感觉恐惧,这些就属于比较严重的情况,有可能患上了社交恐惧症。
患有社交恐惧症的人一般来说可能是在成长过程中有过挫折、家庭管教过于严厉、曾经被嘲笑被欺辱、本人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很少等等,有的情况可能本人已经忘了,但潜意识里还影响着他。还有的可能是性格及其家庭环境的影响。内向、自卑的人中易患社交恐惧症。
患社交恐惧症需要及时就医
社交恐惧症已经是在忧郁症和酗酒之后排名第三的心理疾病,而且因为现在人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所以罹患的人数有越来越多的趋势。而且对于医生们而言,要治疗这些病人的困难不在于患病的人越来越多,而是患了社交恐惧的人常都因为害怕或是不愿意接触陌生人,会被贴上【有精神病】的标签而不愿就医。
出现社交恐惧症状时请及时到医院就医,去医院前做好如下准备,有助于医生快速了解病情:
▪ 出现哪些症状,以及持续时间
▪ 重要的个人信息,尤其在症状出现之前,发生过哪些重大事件或变化
▪ 是否曾患过其他生理或心理疾病
▪ 服用过哪些药物
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预防和克服社交恐惧症除了寻求医生的帮助外,日常生活中还需注意以下方面:
1.务必摆正心态。调整自己现实与理想的差距,正视自己的能力,不可求全责备。既要看到自己的优势也要发现自己的不足,不要去追求完美,要能经得住一两次的失败、挫折,谁也不会一帆风顺、总会成功。
2.学会放松心情。多培养一些有助于释放压力、放松心情的个人爱好,比如听听舒缓的音乐、下下棋、练练书法、适度运动等等。另外,交流障碍的出现有时是因为在社交场合没有适合自己的话题,无从谈起。这种情况一定要多参加锤炼自己,开始时可以尝试参加自己感兴趣的社交活动,慢慢扩大范围,要广泛涉猎多多读书,培养自己认识问题的角度,对事情有了一定的认识、见解自然而然就能侃侃而谈。
3.加强社交训练。前提是要有意识地纠正自己的心理障碍,可以提前做一做准备,比如发言时充分准备完善一份发言稿会让你胆子变大;可以在某个场合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发表个人意见;努力参加社交活动,从小范围或较熟悉的圈子里开始;在社交场合发表意见时,开始时不必正视大家的目光,然后慢慢地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言行举止等等。
4. 预防非常关键。要多些鼓励、宽容,帮助他们创造良好的社交环境,鼓励他们进行社交活动,及时地肯定他们的进步,避免打击。
5.爱自己爱他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双向互利的,任何关系都是互动的,只有真诚的付出才会有回报,我们应该培养爱自己以及爱别人的能力,只有内心充满阳光和热情,生活才会是灿烂和温暖的,才会更热情地融入社会中。
-
相关文章
-
2021-05-09
-
2021-04-19
-
2021-04-19
-
2021-04-19
-
2021-04-09
-
2021-04-09
-
2021-04-09
-
2021-04-09
-
2021-04-09
-
2021-04-09
-
-
脑卒中是目前较为普遍的中老年人群高发疾病,且突发脑卒中后占80%以上的患者会留下偏瘫、肢体麻木、言语、精神障碍......详细
推荐医生